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专题专栏 > 重大行政决策

2019年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后评估报告

来源: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时间:2020-02-24 12:42:00浏览量:字体:

第一章评估概述

一、评估目的

报告评估的目的是评价《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在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评估对象及方法

报告评估对象为《指导意见》,评估方法以实地走访为主。调研对象包括苏州市、吴江区、相城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联企业。

三、评估情况综述

评估报告结合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显示,《苏指导意见》对目前国际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把握精准,对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认知清晰透彻,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的解决指导意见切实可行。


第二章基本情况

一、《指导意见》出台背景及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导意见》,抓住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和苏州作为全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机遇,充分发挥苏州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集聚效应,实施弯道超越战略,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体系,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指导意见》

二、《指导意见》范围和内容

(一)指导思想。坚持产业发展与配套建设相结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促进充电设施与智能电网、新能源产业协调发展,做好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以及电池回收利用,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

坚持政策推广与市场带动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财税支持,以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培育市场应用环境,探索多种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推动私人乘用车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二)主要目标。通过5年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推广应用环境实现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实现较大规模应用,力争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性、舒适性及智能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我市新兴支柱产业。从而形成产业规模形成优势,整个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重点。提升发展新能源整车产业,完善新能源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推进智能化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网络,加快技术研发创,新鼓励模式创新。此外,《指导意见》保障措施全面细致,组织保障、强化政策支撑、加大金融支持、注重人才建设、营造发展环境等细致入微。


第三章效果分析

为了解《指导意见》施行情况,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会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向一线企业家和技术精英以及普通消费者征询意见,很多行业企业对于《指导意见》出台和实施是非常期盼。在绿控公司,他们认为《指导意见》细致全面,为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巨大信心,为企业的加速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便利条件和福利政策,企业更有信心做大做强,他们将行业的黑马角色扮演到底。在苏州乐到新能源公司,他们对《指导意见》中关于鼓励新增及更新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使用纯电动汽车非常欢迎,对2020年加快新能源车辆增加信心更足。在从传统油车租赁转型到新能源电车租赁的苏派集团,对《指导意见》也是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他们转型的信心。充电桩企业对《指导意见》也是备受鼓舞,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更加为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供了方向和保障。

一、总体进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进入了产业化成长性阶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苏州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值初具规模。2018年,苏州市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公司1.18万家,新能源汽车生产相关的2860余家,充电桩生产100多家,运营管理45余家,各种新能源汽车2.53万台左右,年产值约650亿。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和传统汽车企业业务收入约2000亿元,约占苏州GDP11%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全市已形成了工业园区、高新区、常熟市等相对集中的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协鑫同捷、奇点汽车将成为家用汽车的重要的生产基地。动力电池方面,在电芯生产、管理系统、材料等方面均有布局。苏州高新区已把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该区三大主导战略性产业之一,产业集群项目普遍投资大、产能大、预计产出高,将带动区域新能源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苏州市民营企业制造50强有一半涉足新能源产业。电机驱动及控制方面,产品涉及永磁同步电机、大功率传动系统等。智能联网方面,涌现一批底盘综合控制、安全系统、电子系统等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绿控传动轴混合动力系统全国领先,市场占有率50%,金龙海格新能源客车、公交车出口占有率国际领先,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板块业绩突出,牡丹汽车,同捷汽车,奇点汽车,奇瑞新能源汽车,宝能汽车,观致汽车,光束汽车(宝马和长城合资)前途汽车,福耀玻璃等纳税大户为苏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增速。博世汽车,奥杰车身,东风新能源,世联汽车诸多世界级大咖转型新能源产业链。

(三)积极开展示范运营和推广应用初具规模。苏州作为国家十成千辆示范工程第二批试点城市,先后推广了1500辆新能源公交车,出台了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计划推广应用2.3万辆,逐步形成以私人消费、公共服务、物流行业等使用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应用格局。苏州还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会,积极为众多会员企业服务,为企业生产降低成本,激发行业企业活力和创新力。

2018年各市(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数量

(四)省内国内新能源汽车较快增长。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17年占全国总产销的8%左右上涨到2018年的13%,预计2019年将超过15%。目前,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2万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与此同时,全省2018年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也攀升到14.8Gwh,接近全国的25%。全省60家电池、电机、电控重点企业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26%。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一。

 (五)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近年来,苏州市贯彻落实国家30多项政策措施,包括购车补贴、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税收优惠,以及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补贴改革、充电设施建设奖励、充换电优惠电价、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等。苏州市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给予市级财政补贴,并出台了苏州市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成为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又一利好。

(六)市场商业推广模式多样。一是定向购买模式,以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以及企业内部人员等特殊群体为目标,扣除国家补贴后,按照成本进行销售。二是融资租赁模式,由车企负责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由国家电网负责充电设施建设、由合作金融机构出资购车、由出租车公司承租使用。三是分时租赁模式,以小时、天、月计算并提供汽车的随取即用服务。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会近年来走访了苏州大大小小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维修企业后感受到,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

(一)产业规模不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企业总体规模不大,龙头企业龙头不大,支柱企业实力偏弱,与全国性的企业相比,差距不小。核心技术尚待攻关、产业集成创新能力不足、配套设施仍需改善。新能源汽车发展仍面临着技术还不够成熟、成本相对较高、使用环境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亟需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加快破除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的市场障碍,推动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后市场服务还不够完善。从市场层面看,新能源汽车涉及面广、细分产业多、利益相关方复杂,产业发展仍有诸多问题需要协调理顺。今年下半年,苏州市网约新能源车预计就会增加2000台,网约车这一块量就很大。具体来说,目前苏州市还没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太少,网点布局也不合理,网点的服务功能很弱满足不了客户需求。此外,专业电车维修厂目前还没有,维修遇到麻烦,大型充电场综合体没有;专业新能源汽车二手车评估没有,新能源汽车残值评价缺失,更无专业交易市场。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管理流程不顺、地方保护严重、监管监督不力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专业人才急缺。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大,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阻碍了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同时,后市场人才同样急缺,目前为止苏州市场上还没有专业电车维修技工、专业新能源汽修等人员,将来这块人才缺口很大。

(四)未来产业竞争更加激烈。随着我国放开外资企业股比限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今年7月,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工厂正式落户上海,国际其他汽车厂商也可能陆续在国内进行新能源汽车布局。上述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认可度,国产以后整车价格也将大幅下降,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实现赶超成为严峻的现实挑战。


第四章发展趋势和建议

一、密切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发展趋势。一是政府主导逐步让位于市场主导。我国十三五规划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起步阶段主要采取了由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十三五期间正在转变成市场主导,这将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重大的、多方面的、根本性的转变。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投入积累基础较好。 “十二五期间,我国生产企业、研发机构等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投入了巨量的研发资金,取得了大量的技术积累,动力电池及管理控制系统、驱动电机等关键技术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取得重大突破。三是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日趋明朗。从近期来看,应努力提高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程度,加大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从中长期来看,纯电动技术必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混合动力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中的过渡车型,而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四是政府支持重点将由财政补贴转向社会公共政策调整。从2013年开始国家补贴政策逐步退坡,计划至2020年彻底退出。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不限行限购政策,不少地方政府正在研究或已经出台减免停车费、过路过桥费以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政策,对市场的促进作用不亚于财政补贴,从这层意义上讲,社会公共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功能将愈发明显。

二、贯彻落实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意见。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指导意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把企业、规模、技术、市场、人才等做大做强,确保实现各项目标。二是充分贯彻落实江苏省《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形成23家年产销量超过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让新能源汽车产业越越快;引导南京、常州、苏州、扬州等市新能源汽车企业整合重组,打造先进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江苏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的优势,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为依托,围绕动力电池、汽车电子、动力总成等领域,打造12个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支持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盐城等地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示范运营,加快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苏州要进一步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推动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三、进一步加快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一是扶持产业做强大做强,继续出台支持鼓励政策,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二是要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定充电桩建设目标和规划方案,对配套电网建设,保障充足电力增容。三是加快人才培养,优化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扩大新能源汽车领域教学规模,建立专业公共实训基地,拓宽各类汽车专业人才供给额,为产业发展提供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