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声传递

苏州召开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大会:推动新苏州制造“时代巨轮”行稳致远

来源: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0-07-20 19:58:36 浏览量:字体:

鼓起风帆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

推动新苏州制造“时代巨轮”行稳致远

苏州召开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大会授牌28家领军企业总额870亿元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蓝绍敏讲话李亚平主持

7月18日,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大会召开。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瞄准国际国内最高水平,推动苏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结合最紧密、融通产业循环最有效,成为引领未来发展最前沿的重要力量,赋能新苏州制造行稳致远。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主持会议并作具体部署。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振一、市政协主席周伟强、市委副书记朱民出席会议。会上,苏州授牌了首批28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总额870亿元的20个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2019年达到5231亿元,九大重点行业营业收入总量达到2293亿元。今年,苏州进一步制定出台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的政策意见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新发展的两项重点政策、十项重点举措,力争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

蓝绍敏在讲话时指出,苏州作为开放大市,面对疫情影响和各类风险挑战,得益于制造业的总量、基础和贡献,上半年经济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成为全省恢复回拉最迅猛的城市。苏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召开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大会,就是要系统围绕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创造更好环境,进而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创新生态。

早在南宋时期,依托苏州发达的工商业就诞生了一种商用数码“苏州码子”。蓝绍敏结合这段史实生动指出,生产性服务业诞生于制造业、服务于制造业,离生产最近的地方往往最能催生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今年以来,苏州主动应对危与机并存的外部发展“大环境”、全面融入国内外加速重构的“大循环”、深入落实我国高质量发展“大战略”,正在打造一艘新苏州制造的“时代巨轮”。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重要指示,提出围绕产业链做强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部署服务链、谋划替代链、拓展柔性链这“六个链条”,明确了新苏州制造的发展思路,树起了巨轮的航标。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加快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指示,打造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地标,确立了新苏州制造的“一号产业”,配置了巨轮的引擎。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要论断,规划建设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等一批科创载体,强化了新苏州制造的创新源头,增添了巨轮的动力。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等重要指示,打出“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探索了新苏州制造的方法路径,升级了巨轮的系统。我们提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就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要指示,强化新苏州制造的战略支撑,鼓起巨轮的风帆。

蓝绍敏强调,面对全球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必然选择。生产性服务业成长性最好,我们的动作必须最快,率先跑出苏州制造的领先身位、华丽转身。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基础和应用场景要求最高,我们的优势最为独特。我们正在实施“双百行动”,划出100万亩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保障红线,开展五年100平方公里低效产业用地存量更新,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最丰富的应用场景。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作用最大,我们的需求最为迫切。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7年跻身“三万亿俱乐部”,已经到了转变发展方式、聚焦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重中之重是要抓住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和足够总量,提升优质制造业增量的绝对值、带动力和辐射面,真正实现用优质的增量带动存量、优化存量、改造存量。大转型过程不是传统制造业领域内的“单打独斗”,而是生产性服务业驱动制造业升级的“协同作战”,必须提升整体战斗力。

蓝绍敏指出,面对新苏州制造的时代命题,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赋能利器。要着力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要聚焦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城与城”的融合,加快建设成为与上海互补的重要区域性生产服务中心,推动形成与长三角区域内城市协同互补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要聚焦领军企业培育,加强“点与点”的融合,着力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要聚焦全产业链部署,加强“链与链”的融合,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要聚焦产业集聚集群,加强“群与群”的融合,着力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和“两业”融合集聚区。要积极促进供给端、需求端“同向发力”。一方面挖掘需求、创造需求,鼓励制造业企业把具有行业前景和雄厚基础的服务类业务分离出来。另一方面扩大供给、优化供给,紧扣苏州四大先导产业提供更加专业化、高端化的服务供给。要加快实现数字化、工业化“双向赋能”。强化数字赋能智能制造,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转变。聚焦前沿推动技术溢出,进一步加大生产性服务业R&D投入,在服务制造业的过程中实现技术成果向制造业的溢出,变市场依赖为生产依赖和研发依赖。把握趋势培育新兴业态,积极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城市配送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

蓝绍敏指出,面对打造标杆城市的时代要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职责担当。要让发展条件最完善,突破城市能级、城市发展模式、外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制约。要让基础设施最完善,进一步强化与周边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的高标准互联互通,加快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让市场主体最有感,充分用好各类人才政策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依托长三角资本集聚的优势,加快发展以创投风投、私募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新金融服务业。要让发展环境最公平,把生产性服务业放到与制造业同等重要的地位,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各类资本同台竞争的市场环境。

李亚平要求,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思想站位要更高,着力打破生产性服务业“低供给”与“低需求”的“低效均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落地要更实,加大人才招引和培养力度,落实好各类扶持激励政策,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服务保障要更优,倾力打造“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强化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保障力度,面对面、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

会上,播放了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题片。市发展改革委、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及恒隆通信、国泰新点软件、华能江苏能源开发等企业作了交流发言。

苏州市领导王翔、黄爱军、吴庆文、洪宗明、陆春云、杨知评,市政府秘书长周伟,各市、区和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企业代表等参加会议。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网站支持IPV6
网站标识码:3205000029    苏ICP备10219514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607号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